新闻资讯

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资讯>新闻中心

2023-11-15 11:21:18

药物递送之树枝状大分子技术制备方法

树状大分子的合成与分子和聚合物化学密切相关,通过逐步精准控制合成路线,从第一代(G1)不断地重复聚合树枝化单体,在不断延伸中形成三维球体结构。

第一个合成的树状大分子是聚酰胺-胺(PAMAM),后续合成了很多其他类别的树状大分子,例如聚丙烯亚胺(PPI)、聚L--赖氨酸(PLL)、糖原树枝状大分子、聚酯树枝状大分子、两亲性树枝状大分子等等。

 

1、经典的合成路线

1)发散增长法(DivergentGrowth Method

发散增长法即发散合成法。该方法是最早被提出来并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在发散法中,树枝状分子的增长从一个核开始,核的官能团与单体连接后,即得第一代树枝状分子(G1),下一步是激活与核连接单体的非活性基团,使其与单体继续连接来增长树枝状分子。

1985年,在Tomalia等人利用发散增长法,以氨为核,经迈克尔加成后丙烯酸甲酯末端的酯基和过量的乙二胺反应,得到G1树枝状分子,重复迈尔克加成和酰胺化反应,最终获得了第一个PAMAM树枝状大分子。

图片

2)收敛增长法(ConvergentGrowth Method

收敛增长法即收敛合成法。与发散合成法相反,收敛合成法是从树枝状大分子的结构外部(单体)开始合成内部(核)。该方法于1990年由Fréchet和Hawker提出,他们以1,3-二羟基苯甲醇为单体,以1,1,1-三异丙基乙磺酰(4’-羟苯基)乙烷为核,合成了G4产物。

与发散增长法相比,该法有如下优点:1)由外部单体开始合成,可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概率,能更好地控制树枝状大分子的结构和外部官能团;2)能降低试剂的用量,不必如发散法那样加入过多的反应原料;3)最终产物纯度更高。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1)树枝状大分子的表面官能团虽然不用反复参与连接其他单体或者核,但在经历长时间的合成后,容易丧失其功能活性;2)因空间位阻的存在,要想合成代数较高的树枝状大分子具有一定难度。

图片

2、高效的合成路线

1)双指数增长法(DoubleExponential Growth Method

双指数增长法类似于收敛增长法,都是从枝化单体开始往内核合成,该方法于1995年由Kawaguchi等人提出。

该方法的起始物料是具有X和Y两种被保护官能团的XY2,分别激活两种基团得到两种类型的枝化单体,这两种枝化单体通过不断地重复偶合,最终偶合到一个多功能核上,形成真正的树枝状大分子。这种方法可用于合成超分子,或者合成不对称的树枝状大分子。

该方法因为官能团被严格保护,可以实现精准偶合,反应条件较为温和,产物的纯度很高,并且有极高的收率。

图片

2)双级收敛法或超核法(Double-StageConvergent Method or Hypercore Approach

双级收敛法由经典的收敛增长法发展而来,又称超核法。该方法与双指数增长法类似,通过对起始物料的官能团进行保护或者活化,最后聚合在一个超核上形成树枝状大分子。它的树枝化单体可以是同一种类型,也可以是不同类型。

该方法可以减少合成过程中的空间位阻,能用于合成代数较高的树枝状大分子,并且多为单分散体系。

图片

3)超单体法或枝化单体法(HypermonomerMethod or Branched Monomer Approach

超单体法又称枝化单体法。所谓超单体,是指该树枝化单体的官能团(XY4或者XY8)比常规树枝化单体更多,该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仅需短短几步便可获得高代树枝状大分子。

图片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