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资讯>新闻中心

2023-11-15 11:10:16

药物递送之mRNA疫苗递送技术简介

mRNA分子量大,亲水性强,生物活性是小分子药物的上千倍,工业生产比较容易。但自身的单链结构致使其极为不稳定,易被降解,自身携带负电荷,穿过表面同为负电荷的细胞膜递送亦是难题。
所以需要特殊的修饰或包裹递送系统才能实现mRNA的胞内表达,改变mRNA胞内的生物分布、细胞靶向和摄取机制,促进mRNA的递送,发挥疫苗的效果。

目前常用的递送技术有电穿孔(Electroporation)、鱼精蛋白(Protamine)、阳离子纳米乳液(Cationic nanoemulsion)、阳离子聚合物脂质体(Cationicpolymer liposome)等。电穿孔是将mRNA分子通过高压脉冲形成的膜空隙,直接进入人体细胞发生的转染。其余方法都是保护mRNA分子胞外降解,或者促进mRNA分子与细胞膜融合提高转染。
随着两款mRNA疫苗被批准用于接种预防新冠病毒,LNP无疑是目前最热门的递送技术。
表四 部分在研或上市LNP技术的mRNA疫苗

疫苗名称

适应症

研发公司

mRNA-1273

COVID-19

ModeRNA

SARS-CoV-2

CureVac AG

BNT-162b1

BioNTech

BNT-162b2

BNT-162b3

Tozinameran

ARCT-021

Arcturus

mRNA-1647

巨细胞病毒感染

ModeRNA

mRNA-1443

mRNA-1345

代谢病毒感染

副流感病毒感染

ModeRNA

mRNA-1653

mRNA-1440

传染病

Valera LLC

mRNA-1851

mRNA-1325

寨卡病毒感染

ModeRNA

mRNA-1893

CV-7202

狂犬病病毒感染

CureVac AG

mRNA-1388

基孔肯亚病毒感染

Valera LLC

mRNA-1172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

ModeRNA

信息来源:丰硕创投

1.mRNA/LNP的组成和结构
准确说来,载mRNA的脂质纳米粒(Lipid nanoparticle,LNP)除了含有带负电荷的mRNA外,另有四种成分:可电离的阳离子磷脂(ionizable lipids),中性辅助磷脂,胆固醇,聚乙二醇修饰的磷脂(PEGylated lipid)

图片

表五 LNP各组分的比例

组分

所占比例

阳离子磷脂(可电离)

约50%

辅助磷脂(中性)

约10%

胆固醇

约38.5%

PEG化磷脂

约1.5%

信息来源:Vaccines
表六 Pfizer-BioNTech和Moderna上市疫苗成分对比

组分

Pfizer-BioNTech

Moderna

活性成分

BNT-162b2

mRNA-1273

辅料

阳离子磷脂(可电离)

ALC-3015

SM-102

胆固醇

PEG化磷脂

ALC-0159

PEG2000-DMG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

脂质纳米粒中辅料的作用与该类辅料在脂质体中的作用类似:中性辅助磷脂一般为饱和磷脂,可提高阳离子脂质体的相变温度,支持层状脂质双层结构的形成并稳定其结构排列胆固醇有较强的膜融合性,促进mRNA胞内摄入和胞质进入;PEG化磷脂位于脂质纳米粒表面,改善其亲水性,避免被免疫系统快速清除,防止颗粒聚集增加稳定性。最关键的辅料是可电离阳离子磷脂,它是mRNA递送和转染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2.mRNA/LNP的递送
(1)可电离阳离子磷脂
可电离阳离子磷脂是决定mRNA递送和转染效率的关键因素,该阳离子磷脂需要在生理条件下(pH=7.4)不电离,而在酸性条件下(≤5.0)发生电离。目前已有多种可电离的阳离子磷脂被开发。

图片

由化学结构可知,可电离阳离子磷脂至少含有一个叔胺,有的还含有一个或多个仲胺,且有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羧酸酯(除C12-200外)。在酸性环境下,叔胺质子化,磷脂形成一个较小的两性离子头部和一个疏水链尾部,形成一个锥形结构,促进膜向六方晶相转变从而实现高效递送和转染。

羧酸酯的存在保证磷脂在体内的可降解性,避免磷脂的蓄积引起毒副作用。利用2-(对甲苯氨基)-6-萘磺酸(TNS)检测磷脂的实际酸度系数(pKa),在6~7范围内。可电离阳离子磷脂的极性属于pH响应型,在酸性环境中,携带正电荷,可与mRNA静电络合形成复合体,稳定mRNA分子。在中性生理条件pH值下,属中性,减少其毒副作用。

图片


2mRNA/LNP的递送原理
入胞前,阳离子脂质可实现与带负电荷的mRNA分子静电络合,形成复合体,提高mRNA分子的稳定性。
mRNA/LNP到达细胞膜时,阳离子磷脂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触发膜融合,细胞膜去稳定化,促进mRNA分子的递送。
内化进入细胞后,随着含有多种水解酶的溶酶体分解外源和外源大分子,pH值降低形成偏酸环境,使可离子化的脂质质子化,LNP的双层结构遭受破坏,释放mRNA,按照“中心法则”与负责生产蛋白的核糖体结合,翻译成病毒蛋白,即抗体,中和病毒。

图片


(3)mRNA/LNP的炎症和基因编辑疗法
科学家在对小鼠进行LNP皮内给药后发现,存在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多种炎症途径的激活以及各种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鼻内给药时,也观察到类似情况。Pfizer/BioNTech或Moderna疫苗肌肉接种后,在小鼠皮内接种后导致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的分泌。
研究人员发现LNP的炎症特性并不是特定部位的,他们猜测这可能是SARS-CoV-2疫苗的副作用,归因于其强大的辅助活性及其优越性,LNP的高效率递送引起较强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确切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目前对LNP递送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mRNA和提高转染方面,但由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ennifer Doudna博士联合创建的Intellia Therapeutics公司近日宣布,他们将Cas9mRNA和single-guide RNA (sgRNA)通过NanoAssemblr成功包载在由阳离子磷脂等多种磷脂组成的LNP中。
制备的CRISPR LNPs (cLNPs)能够特异性地将CRISPR基因编辑疗法递送到骨髓中,从而增强对造血干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基因编辑。对于开发治疗像镰刀型细胞贫血病(SCD)等遗传性血液疾病的疗法来说,这一突破有望克服与体外基因编辑相关的操作复杂性和安全性。

图片


4)新冠疫苗存在的争议隐患
2021年5月25日,《Cell》杂志报道了日本学者的一篇论文(An infectivity-enhancing site on the SARS-CoV-2spike protein targeted by antibodies),论文阐述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可能出现抗体增强,存在潜在的ADE效应
何为ADE效应?ADE(Antibody-DependentEnhancement),即为抗体依赖增强。
我们都知道病毒感染是从接触和黏附开始的。病毒表面蛋白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和配体分子黏附后相互作用,发生病毒感染。而疫苗策略就是开发针对病毒表面蛋白的特异性抗体,中和病毒,使其失去感染能力。然而有的时候抗体在抑制病毒感染过程中却是发挥了相反的作用,它们协助病毒进入细胞,提高病毒感染率,该现象即为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科学家之所以对ADE效应表示担忧,是因为曾在猫感染性腹膜炎冠状病毒(FIPV)感染过程和抗登革热病毒蛋白的抗体中发现了该现象。当时发现Fc受体(对免疫球蛋白Fc部分c末端的受体)介导诱发了ADE,证明了增强冠状病毒感染抗体的存在。对ADE效应发生的确切机制尚需继续探索,且目前并未在感染病例和接种疫苗后感染病例中发现ADE,但科学界对这种效应的担忧仍是有道理的。


3.其他递送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mRNA疫苗递送手段除了脂质纳米粒(Lipidnanoparticle,LNP),还有阳离子脂质复合物(lipoplex,LPX)、脂质多聚复合物(lipopolyplex,LPP)、聚合物纳米颗粒(Polymer nanoparticles,PNP)、无机纳米颗粒(Inorganic nanoparticles,INP)阳离子纳米乳(Cationic nanoemulsion,CNE)等。

(1)聚合物纳米粒(PNP)

聚合物纳米粒因易于合成,成为mRNA递送的载体。选用的聚合物体内降解而不会产生有毒成分。聚合物纳米粒可以与核酸mRNA结合,在生理pH下形成多聚复合物,以促进基因递送。通常情况下,聚合物纳米粒带正电荷,以促进与mRNA的静电络合。通过使用可降解的连接物,也可实现mRNA与聚合物的共价连接。

(2)脂质多聚复合物(LPP)

脂质多聚复合物是我国斯微生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递送技术。该技术是一种以聚合物包载mRNA为内核、磷脂包裹为外壳的双层结构。相比传统LNP具有更好的包载、保护mRNA的效果,并能够随聚合物的降解逐步释放mRNA分子。LPP平台优异的树突状细胞靶向性可以更好地通过抗原递呈激活T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理想的免疫治疗效果。

图片


(3)无机纳米粒(INP)

无机纳米粒由无机颗粒和可生物降解的聚阳离子合成,例如金属磁性纳米颗粒。最常见的是介孔硅纳米粒,介孔硅纳米粒具有孔道均匀、易于官能化、生物相容性、高比表面积、大孔容和可生物降解性等特性。为提高对mRNA的递送和转染效率,通常在其表面或者孔道内包裹阳离子聚合物。

4GalNac技术
GalNac是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的缩写,国内的瑞博生物有自主研发的GalNac递送技术平台。该平台是基于GalNAc与小核酸共价连接,GalNac可以与实质肝细胞表面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特异性结合,实现细胞的快速胞吞。该技术具有高度的肝靶向特异性,给药后高效富集到肝组织,进入其他组织的量非常少。
最早采用ESC-GalNac递送技术的是美国Alnylam公司,这是一种靶向修饰技术,其产品Lumasiran是一种皮下注射的治疗原发性1型高草酸尿症(PH1)的RNAi药物,已在欧洲获批上市。

图片

推荐新闻